2018年3月13日星期二

《政治on不on?》第六章:重整教育资源

我在上一章谈到我们不缺乏免费教育,而是缺乏优质教育。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改革我们的公共教育体系。在这篇文章中,我会讨论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步骤:第一、务求让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善用在学生身上,并取得最大的效益;第二、改革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源发展,包括教师、校长与领袖等。我将会进一步阐述这些观点。

钱要花在刀口上

两个最新的教育大蓝图都指出,马来西亚的教育投资回报率比其他国家来的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马来西亚政府从学前到中学的基础教育开支,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计算的话,在东盟国家和亚洲经济强国如韩国、香港、日本和中国之中排名第三(见下图)。


各国基础教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杨美盈整理。


以这样的开支,马来西亚的教育理应在国际评鉴标准上拥有更好的学生学习成果(由PISA分数来衡量)。下图将不同国家的PISA表现,与他们平均在每位学生身上所投入的教育开支来做比较。表现评级分为优、佳、良、中和差,每个等级的分差相等于一年的教育。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评级是优而另一个是良的话,那么“优”国家的一年级学生的水准相等于“良”国家的三年级水准。马来西亚教育处在“差”的表现评级上。相比之下,邻国新加坡的评级是“佳”。换言之,以新加坡的三年级生的水准就已经可以考UPSR了。


国际评鉴标准:平均每位学生的公共开支投放,对比PISA表现评级的结果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 2013-2025(学前至中学后教育)》(2013年出版),第3至12页。

与其他投放相同开支的国家相比(平均每位学生2,0003,000美元),马来西亚的教育表现还不如伊朗、智利、罗马尼亚和墨西哥。我们的表现也落后于那些学生开支比我们低的国家,比如阿美尼亚、叙利亚、土耳其、泰国、乌拉圭、阿尔及利亚和毛里求斯。

这些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我们一样在公立教育上面对相似的挑战。所以,就我们所投资在教育上的金额来说,我们真的没有藉口说学生成绩无法达致和其他国家相仿的成果。

马来西亚不单在基础教育上出现投资低回报的现象,高等教育也有类似的趋势。下图显示高等教育对比投放资源的整体国际趋势。马来西亚再一次成了国际趋势的例外,展示不出高投资带来好成果的正向关系。在马来西亚,我们的高等教育投资成果,在国际趋势上比预期的还要低很多。

图5:各国教育成果和教育投资(高等教育)的对比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 2013-2025(高等教育)》(2015年出版),第B-14页。


当我们谈到教育改革,人们会针对许多面向提出改革的建议。然而,假如我们不先去处理好金钱课题,设立一个评估教育成果的机制,以及建立一个要教育部门负责任的问责机制,那么教育改革将会耗费更多的纳税人的钱,并产生不理想的教育成果,或更糟的是,完全没有正面的成果。

总结来说,我们需要增加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我们需要将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发挥最大的效用,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果,让他们至少达到同等级国家的同龄学生相同的水平。

教育者任重道远

教育不单只是教育人,它还肩负栽培、启发,并能让下一代追寻新知。教育体系的生成是为了连结教育者和学生。总而言之,教育是以人为本。

《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 2013-2025(学前至中学后教育)》将教师的素质视为学生成绩最重要的在校决定因素 (5-2) 。它引述一项在1990年代中旬在美国田纳西州(Tennessee)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当两个表现一般的八岁学生,分别被安排由表现好和表现差的老师教导的时候,他们的学业表现会在三年内出现50%的差异。大蓝图也引述研究显示校长的素质会影响校内学生的成就——学校领袖的素质愈佳,学校表现就愈好,还有要是将一名出色的校长取代水准一般的校长,学生将取得超过20%的进步。所以招聘和培养好的教育者,应该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

这些都不只是冷冰冰的数据,我能以我个人的生命经历来为这些数字作证。

我的父母在我七岁的时候把我送入昔华小学就读,这是昔加末其中一所最好的学校。然而,我却在被一位老师惊吓后,成了问题学生。我害怕上学,并开始对父母撒谎,骗他们我病了,这样就可以不用上学。通常我都会用肚子痛来当借口,因为那没有外在症状。有时如果巴士司机坚持赶我下车把我送去学校,我会在马路上奔跑追巴士,迫使司机把巴士停下来,因为让一名七岁的小孩在路上追赶巴士,实在太危险了。我的逃课戏码令人难忘的程度到我两位一年级的同学在许多年后,当我们在昔华国中又读同一班时,他们仍然记忆犹新。

由于我在小学的第一年问题多多,全年的出席率不到一半,父亲决定把我转到化南小学读二年级。学校距离我家很近,走路就能到。然而,它在昔加末学校当中的排名却不是很好。

我在化南第一年的级任老师协助我建立了学习上的自信心。我不再逃课了。我们的学校在隔年来了位新校长——谢妙珠校长,她非常有决心要改善学校。同时,教育局也派了四位持有学士文凭、且抱着热忱的年轻老师来化南教书。(对于像化南这样的乡区学校来说,拥有这么多持有学士文凭的新教师加入在当时来说是很幸运的事。)

在有愿景的谢校长的带领及师长融洽的合作下,化南小学逐渐在昔加末学生表现排行榜上攀升。当我完成六年级的时候,它已在昔加末位居第五或第六名(太久不记得了),总之是比起初入学时的排名好很多。这所乡区学校的转变,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进而改变了我的人生。

每当回想童年,我都不得不感谢上帝让我成为一个幸运的小孩,能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在一间有好老师和好校长的学校求学,这所学校还不是我父母当初的首选。我无法想像假如我持续逃课或转去没有好教师引导和激励的学校,我会变得怎样。

事实上,教育在我的个人旅程里占了很重要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深切渴望马来西亚的每个孩童都能受到良好的公立教育。要达到这个目标没有捷径,我们需要改变聘请、培训、发展和晋升教师和校长的方式。我们需要改造教育部里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细节将会在本书内一一解释。

为了避免太冗长的讨论,我在这里只提出其中一样改善教育素质的首要:

减轻教师行政职务

班级规模会影响一位教师可以投放在特定学生身上的时间和关注,它也会影响学生之间的互动。马来西亚的教师人口多达41万人,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对教师比例(师生比)是131。这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最低的比例,甚至比新加坡(161)、韩国(201)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比例(161)还要低。

马来西亚并没有教师匮乏的问题,但我们却在调配现有的人力资源上出现问题。尽管教师的总工作时间长,但马来西亚教师花在教室里(不包括备课和其他学校活动)的教学时间比率却相对很少——只有平均每天介于2.42.9小时,这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比率还要低40%

相对于在教室里教学或参与学生活动,马来西亚教师花在行政职务上的工作时间,惊人的高达15%30%,比如写报告、填表格等。多余的官僚操作,让教师不能专注在教学。

班级规模固然重要,那为了缩小班级规模,是否应该聘请更多教师?以现有的公共资源,政府经常得要在教师人数和薪酬支出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高素质的教师需要高薪来聘请和留任,另一方面,聘请更多教师需负担更高的支出。在财务规划方面,到底要投放更多资源在增加人力,还是提升教师福利?

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已经为着如何能找到这个平衡点而辩论许久。一份发布于2012年的OECD报告发现,那些较重视教师素质多过小班制的国家,在PISA的表现也较佳。我相信马来西亚只要能削减教师的行政工作时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班级规模,所以我们没有增加教师人数的迫切需要。当务之急的是检讨与改革教育制度里的官僚操作,而教师评鉴理应按照教学表现,比如学生学习成果和成绩来评定,而不是行政表现,如报告做得多好。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根据教学表现来提高教师待遇。除了调高薪资之外,非物质待遇也很重要,例如加强就业前景或者提供升职机会。诸如此类的奖励能够推动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层更用心在提高学生的表现。

试想想,我们把下一代的教育交予一群表现良好与有教学热忱的教育工作者手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前景绝对无可限量。

在本书中我已经解释了许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正如壮士断臂一样,改革的过程或许不好受。但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我们的国家在未来能够提高竞争力,以求能在国际社会中独当一面。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改革得彻底,受惠的人更多。

要记得,“教育是你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最强大的武器。”——纳尔逊·曼德拉


这些文章多数内容摘自于我的书 -- “政治on不on?重燃想像,共创未来。”


资料来源:
[1]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laysia (2013). Malaysia Education Blueprint 2013-2025 (Preschool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s). 2013 [cited 31 Aug 2017]. Available from https://www.moe.gov.my/images/dasar-kpm/articlefile_file_003108.pdf
[2]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laysia (2015). Malaysia Education Blueprint 2015-2025 (Higher Education). 2015 [cited 31 Aug 2017]. Available from https://www.mohe.gov.my/en/download/public/penerbitan/pppm-2015-2025-pt/5-malaysia-education-blueprint-2015-2025-higher-education/file
[3] OECD (2012). Educations indicators in focus. Nov 2012 [cited 31 Aug 2017]. Available from http://www.oecd.org/edu/skills-beyond-school/EDIF%202012--N9%20FINAL.pdf